当前位置:首页 » 师资力量 »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» 副教授 » 正文

夏志前

来源:ladbrokes立博官方 点击: 2016-05-19 09:26:50

副教授

工作室:教师村AB座3楼 329

电子邮箱911354007@qq.com

 

学习经历


1990-1993年,滁州师范专科学校(今滁州学院),大学专科

1998-2001年,南京大学,中国哲学硕士

2003-2009年,中山大学,宗教学博士

 

工作经历


1993-1998年,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施集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

2001-2004年,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

2004-2010年,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

2010-2015年,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副研究员,宗教研究所所长

2007、2009、2012、2014年,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人,累计10个多月

2011—2017年,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副研究员

2016-迄今,ladbrokes立博官方 副教授

2009年至今,兼任广东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

2003年至今,兼任《广东道教》杂志(内刊)执行副主编、主编


 

学术荣誉


(1)2015年,论文《佛道修行的科学诠释问题:以楞严经与道教内丹修炼的的关联为例》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

(2)2011-2019年,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荣誉副研究员。


 

研究领域

       中国古代思想(文化)史、中国宗教史、中国史学史

 

论著目录

(1)个人专著、个人编著或主编著作

1)(合著):《多维视界中的宗教》,广东人民出版社,2010年。

2)(合译):《走进中国佛教:<宝藏论>解读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9年。

3)(第二主编):《科学、宗教与人文传统》,广东人民出版社,2015年。

4)整理古籍:《大藏经纲目指要录》(宋  惟白禅师)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20年。

(2)参编著作

1)《葛洪与罗浮山》,光明日报出版社,2016年。

2)《广州道教文化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8年。

(3)学术论文

1)《楞严经》之译、解与圣典化问题,《学术研究》2014年第11期。

2) 佛道修行的科学诠释问题——以《楞严经》与道教内丹学之关联为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13年第5期。

3) 当代散居正一道士及其管理问题——以粤西地区为例,《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3年第10期。

4)岭南“新全真道”的历史衍变与当代境遇,《宗教学研究》2012年第3期。

5)《楞严经》与晚明北宗禅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1年第3期。

6)《楞严》之诤与晚明佛教——以《楞严经》的诠释为中心,《中国哲学史》2007年第3期。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宗教》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

7)岭南“新全真教”研究绪论,香港中文大学《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通讯》2006年第3期。

8)《作为生活方式的宗教——以瑶族宗教研究问题为中心》,发表于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5年第5期;被以《瑶族宗教——作为生活方式的宗教》为题,全文转载于《中国民族报》2007年3月13日“宗教周刊·理论”版。

9)神圣与世俗之间——从宗教世俗化趋势看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,《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2003年第1期。

10)道德与政治之间——古典儒学的德治思想及其历史境遇,《学海》2000年第4期。

11)六祖道场与岭南禅宗信仰,《禅和之声——2008禅宗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9年。

12)社会变迁中的民间道教,王建新、刘昭瑞主编《地域社会与信仰习俗》,中山大学出版社,2007年。

13)从“天台悬记”到《楞严百伪》——以《楞严经》的诠释史为中心的佛教中国化问题研究,《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——第一届青年佛教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7年。

14)《楞严》宗趣与晚明曹洞宗风——以天然和尚《首楞严直指》为中心,《天问》第一辑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;收入《悲智传响——海云寺 与别传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》,中国海关出版社,2007年。

15)引导与适应——论当代中国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关系,《促进建设和谐社会——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5年。

16)广州社会科学年鉴(2010、2011、2012、2013、2014)“宗教学”,广东人民出版社。

17)广东省志.宗教志“佛教”、“道教”章,广东人民出版社,   2015年。

18)广东省志.社会科学志“宗教学”章,广东人民出版社,2015年。

19)玄奘《成唯识论》的客体、客观现象与客体化行为,耿宁著、倪梁康编《心的现象:耿宁现象学研究文集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2年。

20)论中世纪中国禅师肖像的仪式功能(译),《中国禅学》第五卷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1年。

21)中国佛教:嫡传抑或私生子——评《走进中国佛教:<宝藏论>解读》,《汉语佛学评论》(第二辑)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11年。

22)大圆满及海德格尔的四维时间(译),《现代哲学》2006年第一期;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《外国哲学》2006年第4期。

23)维特根斯坦与禅,载于《多维视界中的维特根斯坦》(译)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5年。

24)《维特根斯坦小传》(合译),载于《多维视界中的维特根斯坦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5年。

25) 《楞严经与晚明佛教:以经典诠释为中心的佛教思想史研究》,博士学位论文,中山大学,2009年。

26)道教洞天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,载《道法自然,德化天下:中国云南道教文化(国际)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8年,第578-587页。


 

科研项目

 

(1)2015年国家宗教局年度课题《汉传佛教寺庙居士和义工管理模式研究》

(2)2012年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立项课题《当代广东道教的发展及其管理问题研究》(YJY201203)

(3)2010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《岭南新全真道研究》,(10Y99)

(4)2019年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岭南道教传统的建构与衍化》(项目编号19BZJ049)

(5)2020年,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“十三五”2020年委托项目《岭南文化辞典宗教版块》(道教)(项目编号:GD20TW01-06)